方矩管在軋制管坯時,可能會出現軋制抱棒的現象,從而導致停機事故,影響生產的順利進行。認真分析原因,主要有以下四點:
(一)輥縫過壓使壓下量增大,導致軋制力升高,使斷臼抱棒幾率大增。
(二)相鄰機架軋輥的轉速調整不當,會產生堆、拉鋼現象,拉鋼使軋制力降低,堆鋼使軋制力增高,軋制力高斷臼抱棒幾率增加。
(三)方矩管的毛管尺寸偏大會使連軋負荷增加,軋制力增高,從而導致斷臼抱棒。
(四)輥縫內外差大,輥縫大的一側軋制力小,輥縫小的一側軋制力大。在設定的壓量情況下,方矩管軋制力偏大的一側容易發生斷臼。
通過上述分析,我們建議采取以下方法來改善抱棒故障:
(一)由于累積調整誤差,輥縫與實際輥縫的片產可能過大,導致軋制力偏高。為此要求方矩管生產班組交接時必須測量一次實際輥縫,當芯棒規格變化時,也必須測量實際輥縫。
(二)要求相鄰機架之間轉速修正值差不能大于3%,避免產生過堆、拉現象,造成斷臼抱棒事故停機。
(三)當芯棒規格變化≥5mm時必須提出毛管取樣,必須根據方矩管的毛管實際尺寸進行調整。當芯棒規格變化<5mm時,必須在脫棒鏈前測量毛管外徑,根據毛管外徑尺寸進行調整。
(四)由于軋輥本身裝配精度問題,連軋輥內外輥縫經常出現偏差過大現象。所以使用鉛塊及時測量軋輥的內外輥縫,內外輥縫超差的要立即更換該軋輥。
相關閱讀:淺析避免回轉窯結圈的四點措施 |